孩子出现蝴蝶手就一定是自闭症吗?不一定!沐光行教育为您解答

2025-04-01 08:48:22

最近,几位焦急的家长朋友在后台留言,向我们提出了疑问。老师,在某音/某手上经常会看到有关‘蝴蝶手’的视频,都说这是自闭症的表现。我的孩子最近总是玩手、甩手,您能帮我判断他是否患有自闭症吗?的确,宝宝手部的某些“异常动作”常常引起许多家长的担忧。那么,“蝴蝶手”究竟是什么?仅凭这种手部动作就能断定是自闭症吗?今天,沐光行教育将为各位家长解开这个疑惑。


6b741202503181509491019.png


什么是蝴蝶手

蝴蝶手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一种特征性手势,蝴蝶手的样子多种多样,包括以下几种,第一种是五指屈曲(或者几个指头叠在一起),翻来覆去;第二种是孩子兴奋时,双手用力地摇摆几下或者拍手拍肚子拍头;还有就是孩子一直在活动每个手指,动来动去。


以上这些都归类于了蝴蝶手,那这个到底是什么?其实这种应该称为 Hand Flapping,意思是手(手指)拍打,被咱们大众翻译和形象地称为蝴蝶手。


蝴蝶手的成因

1.疾病反应:

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,而表现为双手大拇指相互勾连,其余手指张开,表现为似蝴蝶翅膀扇动样波浪形起伏,并上下摆动。


2.情绪反应:

孤独症患者过于焦虑、紧张或兴奋,可能会刺激神经兴奋,出现蝴蝶手的情况。


3.对外界刺激过度反应:

若孤独症患者接受过多外界刺激,或者比较强烈的刺激,而自身比较敏感,反应过度可能会诱发蝴蝶手。。此外还有神经发育不均衡、沟通能力不足、环境适应困难等因素所致。


有蝴蝶手就是自闭症吗

如果孩子出现重复刻板行为,这确实是自闭症诊断标准之一。那么,孩子出现“蝴蝶手”就一定是自闭症吗?答案是:不一定!


首先,重复性行为如拍手、甩手,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也很常见。许多正常发育的婴幼儿在情绪波动时,例如快乐、沮丧、愤怒、害怕,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情绪时,也会有类似拍手、甩手的动作。因此,这种重复动作行为既可能是神经发育疾病(如自闭症)的征兆,也可能只是孩子的一种自我安慰机制。


自闭症的早期表现

自闭症的早期表现症状可以总结为“五不”(“五少”):

不(少)看:目光接触异常,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;

不(少)应: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;

不(少)指: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,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;

不(少)说: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功能延迟;

不当: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,包括旋转、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。


自闭症的预警表现:

回到文章开头“我的孩子有‘蝴蝶手’就一定是自闭症吗?”沐光行教育提醒您:如果孩子有“蝴蝶手”的动作,同时合并有以上自闭症早期表现时,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和行为观察,看看孩子是否存在社交及情感互动方面的障碍才能做出诊断。


我们是一家从事儿童康复教育的专业机构,集医疗、教育、康复、保健多学科为一体,由北京资深业内专家及跨学科专业人员组建。


以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规律为基础,遵循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及不同年龄阶段发展趋势,在医学、教育全面评估基础上,运用前沿康复理念和技术,为特殊儿童提供综合、个性化干预理念和方案,帮助儿童提高学习、生活及沟通交流能力。


没有更多了...

什么是ABA?

应用行为分析(ABA)是一种科学且基于证据的治疗方法,它使用正强化、数据分析、视觉支持和父母/看护人参与治疗。